6/07/2009

蘇文森小談收藏


昨晚有點小空,
到家裡附近的誠品書局晃了晃,
順便找點資料,
資料是找著了,
不過,
架上的這本書更是吸引我目光。

在書店裡粗略地翻了翻,
越讀越是興味盎然,
結帳時當然就帶回家了。

我一直深信收藏這件事,
某種程度是帶有基因遺傳的,
如果收藏是一種病的話,
那一定有強烈的家族聚集,
但這種收藏基因變異性大,
且無法被選殖(clone)吧?

我在天上的老爸大概留了這種基因給我,
從他對茶藝茶具的鑽研,
對明清晚近骨董的熱愛,
從郵票,錢幣,紙鈔,
到鼻煙壺,青花瓷,黑檀椅,
處處都有他收藏的身影。

雖然他來不及對我分享他收藏的點滴,
我們父子倆也來不及秉燭夜談,把酒言歡,
但看著他年輕時手寫的收藏筆記,
對映我對收藏的看法,
我想我們都能深得箇中之趣吧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這本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,
作者馬未都是中國相當知名的收藏家,
現任觀復博物館館長。

這本書在我讀來,
沒有充斥鑑價的市儈,
也沒有滿是專業的冷僻,
有的是他信手拈來的鑑賞故事,
和相當生動的歷史文化內涵刻劃,
作者在書中也談了不少他的人生體悟,
對襯著陶瓷收藏的過程,
相當引人入勝。

過去在這裡,
我分享了不少我對收藏潮流玩具的看法,
當我念著這本書,
發現作者有些看法和我有些類似,
應該說,
和所有曾經認真地面對收藏這件事,
也願意細心品嚐的人相似。

包含他說的"
過我眼即我有"的豁達,
"
收藏本是件快樂的事情,它可以供你隨意選擇,
沒有必要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憊。
"

對照著我所說的,
"
收藏不過就是種很簡單的感動",

"
收藏的本質不過就是快樂兩個字,
心胸開闊一點,不就會發現更多快樂?
"

"
對於收藏者而言,還是只能回歸到問題的原點,
如果你喜歡,也有管道或是經濟能力,
那就享受你擁有這些潮玩的快樂,
畢竟有些快樂是flipper所不能體會。
如果不能擁有,那也只能說遺憾,
不過這種遺憾也是收藏的一部份,接受他吧。
"

自然,
作者的人生歷練比起我,
豐富太多,
對中國文化的解讀,
和古人對話的能力,
還有鑑賞真偽作的功力,
亦是已臻化境,

這些觀察收藏內涵的點滴,
由他所述,
絕對能引起收藏者的共鳴。

我常想,
潮流玩具的層次,
就算將他引申為當代藝術的一部分,
比起汝,官,哥,鈞,定窯瓷器之美,
其差距難謂僅有歷史之遙。

潮流玩具的本質,
就是塑膠作品。
她們來自於大量壓製成型,
比起陶瓷器的純粹手工製作,
釉燒上色,
官窯民窯,
有所差異。

當然,
設計師玩具迷人之處除了稀少性,
即是設計內涵的外觀化,
還有,
設計師透過作品當成平台,
和收藏者的互動。
(當然,有些互動還沒開始就結束)

不過,
潮流玩具的歷史美感自然還沒出現,
潮流玩具用不著對歷史的考據,
還有正史,野史記載反覆的推敲,
也不甚有足夠的偽品充斥,
應該說偽作品程度太低,
(有些正品在我看來也相當山寨),

或是說不用具備分辨正偽品的功力即可入門,
和中國陶瓷背後的文化內涵,
甚至民族情感自難相提並論。

不過,
收藏的本質都是相同
我想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,
縱雖每人主觀的鑑賞能力有所差距,
但當歷史縱深出現,
當代走入歷史的軌跡,
誰都無法預料百年之後的潮流,
會用什麼眼光看待這段你我經歷過的生活。

題外話,
我一直很不想說"收藏是一種生活態度",
畢竟我對"態度"這兩個字的厭惡,
已到了見之即殺的境界,
為什麼請看>>>>這裡
不過,
看了這本書之後,
我想說的是,
收藏有很多元素是可以內化的,
收藏是一種生活哲學,
大抵如此。

照例,
我又要來點播一首歌當成這篇文章的結束。




我不知道大家在youtube聽歌之餘,
會不會看一下底下的評論,
我是很愛啦,
畢竟很多很好笑,
不過,
所謂中國和台灣的論戰就不用在此咆哮,
我看待青花瓷沒帶有多少民族情感,
但我對她偉大的歷史痕跡是讚歎不已的。

還有,
方文山的詞確實很有美感,
韻腳還有遣詞轉化的能力相當有水準,
那句"月色被打撈起,暈開了結局 "我相當喜歡,
"門環惹銅綠"也是一絕,
不過下一句再來一個"惹"我就覺得多餘。

我發現>>>>這段文字很有趣,
大家應該看看。

有些文化上的細膩,
就算沒必要必然帶上歷史的眼鏡來閱讀,
我是覺得寫詞還是要多了解比較好些。


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